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过户流程 过户流程

泰山北斗二手车市场,泰山北斗二手车

tamoadmin 2024-06-11 人已围观

简介1.请介绍一下百度的历史~~2.谁知道百度公司的发展历史啊3.不良医生的作品目录4.“百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给这个网站起名叫“百度”5.百度的创始人是谁?6.百度创建人7.百度的历史8.重庆房产中介有哪些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

1.请介绍一下百度的历史~~

2.谁知道百度公司的发展历史啊

3.不良医生的作品目录

4.“百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给这个网站起名叫“百度”

5.百度的创始人是谁?

6.百度创建人

7.百度的历史

8.重庆房产中介有哪些

泰山北斗二手车市场,泰山北斗二手车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

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

他创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百度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百度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

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Google上搜不出结果。

李彦宏要用百度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百度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du好”。

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百度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百度超越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百度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百度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

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百度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

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未完待续)

《百度传奇》之二——百度“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闪电”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

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百度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 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百度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

百度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

“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

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毕胜率领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

百度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下期请看《百度传奇》之三——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像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狂想曲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 ,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

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

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

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

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36岁的哈瑞·马超。

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百度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

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

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

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

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

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大学,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响,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

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购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

李彦宏在布法罗读书期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与一对中国夫妇合租,合不来,因为夫妇俩经常在每月的电话费上,比如,本市通话是不收月租费的,这对夫妇以为他不知道,非要让他平摊月租费。第二次的环境不错,但房东家养的那只猫,竟然让他过敏。第三次与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合租,双方合得来,离学校近,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很大长进,不像当初,很多专业课都听不大懂。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

过了“磨合期”的留学生们总会有些躁动。比如,在校外兼职打工啦,参加组织校友会、同乡联谊会啦,总之“不闲着”。

1993年4月,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

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又一次“广种薄收”之后,又一次惊喜的“幸运”——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

改变

去Matsushita的实习,改变了李彦宏的一生。

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这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金的实习报酬,同等条件下,这家公司给的待遇之高,在留学生中几乎闻所未闻。有趣的是,当他那位香港同屋问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同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这么拗口。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靠自己挣钱吃饭的开端。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养育了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以至于当他必须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百度传奇》之五阳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将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条人生之路,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

阳泉小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将顺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个理想,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

抉择

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和戈尔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美国经济牛气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钱,各公司人才流动异常活跃。

留美学生中这个时候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作“高级顾问”。

李彦宏的科学家梦想就这样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择有很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虑,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从山西阳泉到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到纽约布法诺大学,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艰难。

童年

李彦宏和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五姊妹,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李彦宏家门前有个小院子,支一块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经常给他们这帮小孩子上课的地方。那时候李彦宏最喜欢学的是数学。

李彦宏8岁的时候,被送到“阳泉一小”上小学。两个月后,李彦宏随着家庭的搬迁转学到晋东化工厂子弟校。在那里,老师们觉得这是重点小学校的孩子,没多久让他当了副班长。当时的李彦宏对老师的态度是:哪个老师表扬他,他就乖乖听谁的;谁要是批评了他几句,李彦宏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认为李彦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李彦宏也不觉得自己是块特殊材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彦宏给班上一位女同学递条子,表达“爱慕之情”,被这个女生告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通知了李彦宏的父母,老师和家长都来开“批斗会”,搞得他很没面子,也算一场“桃色风波”。

李彦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压力还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李彦宏一心想上大学,所以他想到阳泉一中读高中。那所中学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户”。

几乎没有人认为子弟校的李彦宏可以考上阳泉一中,两个姐姐更是为他担心。李彦宏倒不这样认为,他曾经回忆这段人生

请介绍一下百度的历史~~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

国内搜索引擎介绍---百度

百度公司(Baidu.com,Inc) 于1999年底成立于美国硅谷。2000年1月,百度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她的全资子公司百度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随后于同年10月成立了深圳分公司,2001年6月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办事处。

百度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化全文搜索引擎,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其功能完备,搜索精度高,除数据库的规模及部分特殊搜索功能外,其他方面可与当前的搜索引擎业界****Google相媲美,在中文搜索支持方面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Google,是目前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搜索引擎。为包括搜狐、雅虎中国、Tom.com、21CN、广州视窗等搜索引擎,以及中央电视台、外经贸部等机构提供后台数据搜索支持。

百度目前主要提供中文(简/繁体)网页搜索服务。如无限定,默认以关键词精确匹配方式搜索。支持“-”号、“.”号、“|”号及“link:”等特殊搜索命令。此外还提供关键词分类搜索,即将常用关键词进行组合分类,方便用户直接查找有关资料(百度现已去掉了关键词分类搜索)。在搜索结果页面,百度还设置了关联搜索功能,方便访问者查询与输入关键词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提供“百度快照”查询。其他搜索功能包括新闻搜索、网站网址链接、MP3搜索、搜索、Flash搜索等。

2001年9月,百度推出了类似Overture的“竞价排名服务”,市场反应强烈。目前已有Lycos中国、263、 Tom .com、 21CN、163.net、上海热线、广州视窗、福建在线、等门户网站加入了百度竞价排名阵营。 百度登陆入:

百度历史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 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 他创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百度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百度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 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Google上搜不出结果。 李彦宏要用百度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百度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du好”。 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百度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百度超越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百度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百度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 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百度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 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

■《百度传奇》之二——百度“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 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百度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 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百度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 百度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 “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 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毕胜率领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 百度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 ,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 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 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 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 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36岁的哈瑞·马超。 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百度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 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 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 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 △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 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大学,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响,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 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购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 李彦宏在布法罗读书期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与一对中国夫妇合租,合不来,因为夫妇俩经常在每月的电话费上,比如,本市通话是不收月租费的,这对夫妇以为他不知道,非要让他平摊月租费。第二次的环境不错,但房东家养的那只猫,竟然让他过敏。第三次与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合租,双方合得来,离学校近,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很大长进,不像当初,很多专业课都听不大懂。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 过了“磨合期”的留学生们总会有些躁动。比如,在校外兼职打工啦,参加组织校友会、同乡联谊会啦,总之“不闲着”。 1993年4月,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 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又一次“广种薄收”之后,又一次惊喜的“幸运”——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 △改变 去Matsushita的实习,改变了李彦宏的一生。 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这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金的实习报酬,同等条件下,这家公司给的待遇之高,在留学生中几乎闻所未闻。有趣的是,当他那位香港同屋问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同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这么拗口。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靠自己挣钱吃饭的开端。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养育了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以至于当他必须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百度传奇》之五阳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将顺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个理想,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 △抉择 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和戈尔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美国经济牛气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钱,各公司人才流动异常活跃。 留美学生中这个时候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作“高级顾问”。 李彦宏的科学家梦想就这样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择有很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虑,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从山西阳泉到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到纽约布法诺大学,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艰难。

△童年 李彦宏和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五姊妹,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李彦宏家门前有个小院子,支一块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经常给他们这帮小孩子上课的地方。那时候李彦宏最喜欢学的是数学。 李彦宏8岁的时候,被送到“阳泉一小”上小学。两个月后,李彦宏随着家庭的搬迁转学到晋东化工厂子弟校。在那里,老师们觉得这是重点小学校的孩子,没多久让他当了副班长。当时的李彦宏对老师的态度是:哪个老师表扬他,他就乖乖听谁的;谁要是批评了他几句,李彦宏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认为李彦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李彦宏也不觉得自己是块特殊材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彦宏给班上一位女同学递条子,表达“爱慕之情”,被这个女生告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通知了李彦宏的父母,老师和家长都来开“批斗会”,搞得他很没面子,也算一场“桃色风波”。 李彦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压力还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李彦宏一心想上大学,所以他想到阳泉一中读高中。那所中学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户”。 几乎没有人认为子弟校的李彦宏可以考上阳泉一中,两个姐姐更是为他担心。李彦宏倒不这样认为,他曾经回忆这段人生最初的抉择时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td>

谁知道百度公司的发展历史啊

百度历史

2003-10-08 11:00

--------------------------------------------------------------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

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

他创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百度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百度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

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Google上搜不出结果。

李彦宏要用百度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百度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du好”。

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百度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百度超越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百度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百度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

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百度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

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未完待续)

《百度传奇》之二——百度“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闪电”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

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百度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 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百度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

百度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

“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

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毕胜率领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

百度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下期请看《百度传奇》之三——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像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狂想曲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 ,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

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

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

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

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36岁的哈瑞·马超。

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百度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

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

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

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

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

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大学,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响,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

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购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

李彦宏在布法罗读书期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与一对中国夫妇合租,合不来,因为夫妇俩经常在每月的电话费上,比如,本市通话是不收月租费的,这对夫妇以为他不知道,非要让他平摊月租费。第二次的环境不错,但房东家养的那只猫,竟然让他过敏。第三次与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合租,双方合得来,离学校近,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很大长进,不像当初,很多专业课都听不大懂。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

过了“磨合期”的留学生们总会有些躁动。比如,在校外兼职打工啦,参加组织校友会、同乡联谊会啦,总之“不闲着”。

1993年4月,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

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又一次“广种薄收”之后,又一次惊喜的“幸运”——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

改变

去Matsushita的实习,改变了李彦宏的一生。

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这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金的实习报酬,同等条件下,这家公司给的待遇之高,在留学生中几乎闻所未闻。有趣的是,当他那位香港同屋问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同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这么拗口。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靠自己挣钱吃饭的开端。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养育了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以至于当他必须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百度传奇》之五阳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将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条人生之路,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

阳泉小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将顺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个理想,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

抉择

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和戈尔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美国经济牛气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钱,各公司人才流动异常活跃。

留美学生中这个时候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作“高级顾问”。

李彦宏的科学家梦想就这样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择有很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虑,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从山西阳泉到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到纽约布法诺大学,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艰难。

童年

李彦宏和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五姊妹,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李彦宏家门前有个小院子,支一块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经常给他们这帮小孩子上课的地方。那时候李彦宏最喜欢学的是数学。

李彦宏8岁的时候,被送到“阳泉一小”上小学。两个月后,李彦宏随着家庭的搬迁转学到晋东化工厂子弟校。在那里,老师们觉得这是重点小学校的孩子,没多久让他当了副班长。当时的李彦宏对老师的态度是:哪个老师表扬他,他就乖乖听谁的;谁要是批评了他几句,李彦宏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认为李彦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李彦宏也不觉得自己是块特殊材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彦宏给班上一位女同学递条子,表达“爱慕之情”,被这个女生告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通知了李彦宏的父母,老师和家长都来开“批斗会”,搞得他很没面子,也算一场“桃色风波”。

李彦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压力还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李彦宏一心想上大学,所以他想到阳泉一中读高中。那所中学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户”。

几乎没有

不良医生的作品目录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

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

他创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百度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百度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

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 Google上搜不出结果。

李彦宏要用百度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百度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 “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 Baidu好”。

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百度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百度超越 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百度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百度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

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百度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 “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 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

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未完待续)

《百度传奇》之二——百度“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闪电”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

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百度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 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百度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 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

百度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

“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

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毕胜率领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

百度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下期请看《百度传奇》之三——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像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狂想曲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 ,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

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 “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

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

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

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 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 36岁的哈瑞·马超。

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百度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

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 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

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

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

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

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大学,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响,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

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购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 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

李彦宏在布法罗读书期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与一对中国夫妇合租,合不来,因为夫妇俩经常在每月的电话费上,比如,本市通话是不收月租费的,这对夫妇以为他不知道,非要让他平摊月租费。第二次的环境不错,但房东家养的那只猫,竟然让他过敏。第三次与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合租,双方合得来,离学校近,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很大长进,不像当初,很多专业课都听不大懂。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

过了“磨合期”的留学生们总会有些躁动。比如,在校外兼职打工啦,参加组织校友会、同乡联谊会啦,总之“不闲着”。

1993年4月,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

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又一次“广种薄收”之后,又一次惊喜的“幸运”——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

改变

去Matsushita的实习,改变了李彦宏的一生。

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这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金的实习报酬,同等条件下,这家公司给的待遇之高,在留学生中几乎闻所未闻。有趣的是,当他那位香港同屋问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同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这么拗口。 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靠自己挣钱吃饭的开端。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养育了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以至于当他必须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百度传奇》之五阳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将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条人生之路,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

阳泉小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将顺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个理想,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

抉择

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和戈尔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美国经济牛气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钱,各公司人才流动异常活跃。

留美学生中这个时候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作“高级顾问”。

李彦宏的科学家梦想就这样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择有很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虑,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从山西阳泉到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到纽约布法诺大学,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艰难。

童年

李彦宏和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五姊妹,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李彦宏家门前有个小院子,支一块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经常给他们这帮小孩子上课的地方。那时候李彦宏最喜欢学的是数学。

李彦宏8岁的时候,被送到“阳泉一小”上小学。两个月后,李彦宏随着家庭的搬迁转学到晋东化工厂子弟校。在那里,老师们觉得这是重点小学校的孩子,没多久让他当了副班长。当时的李彦宏对老师的态度是:哪个老师表扬他,他就乖乖听谁的;谁要是批评了他几句,李彦宏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认为李彦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李彦宏也不觉得自己是块特殊材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彦宏给班上一位女同学递条子,表达“爱慕之情”,被这个女生告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通知了李彦宏的父母,老师和家长都来开“批斗会”,搞得他很没面子,也算一场“桃色风波”。

李彦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压力还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李彦宏一心想上大学,所以他想到阳泉一中读高中。那所中学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户”。

几乎没有人认为子弟校的李彦宏可以考上阳泉一中,两个姐姐更是为他担心。李彦宏倒不这样认为,他曾经回忆这段人生最初的抉择时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心理,?/ca>

“百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给这个网站起名叫“百度”

第一集 年轻专家

序章 小恶魔

第一章 只许欺负老师,不许欺负同学

第二章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

第三章 人人都撒谎

第四章 不动刀那就动枪吧

第五章 盯着你的眼睛,让我猜透你的心

第六章 就是想背后捅你

第七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

第八章 雪狐

第九章 狗屎运是踩出来的

第十章 谣言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一章 张开嘴 吃颗花生

第十二章 医生要有医德

第十三章 不要相信恶魔会说真话

第二集 尽显风流

第十四章 诊断行为学

第十五章 口香糖大功效

第十六章 怪物和天才只有一线之隔

第十七章 三无人员

第十八章 我的风骚你不懂

第十九章 美女也会发飙

第二十章 落井下石

第二十一章 女人不要锋芒毕露

第二十二章 故交之子

第二十三章 给你个台阶

第三集 大显身手

第二十四章 我不当谁能当

第二十五章 会打PS2吗?

第二十六章 给我滚

第二十七章 礼服飞啊飞

第二十八章 同病相怜

第二十九章 我的小精灵

第三十章 一切都出现问题

第三十一章 雪中不送炭 落井只下石

第三十二章 AIP

第四集 我非嚣张

第三十三章 傅大警花

第三十四章 我是魔法师

第三十五章 逼上绝境

第三十六章 再次出名

第三十七章 心病还需心来医

第三十八章 大手笔

第三十九章 又见家长

第四十章 精神病人

第四十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四十二章 笨是天生的

第四十三章 摸到老虎屁股了

第四十四章 你狠,我比你还狠

第四十五章 你惹不起

第四十六章 我当自己是上帝

第四十七章 恶魔医生

第四十八章 一直以为我是透明人

第四十九章 她是小恶魔

第五十章 并非本意

第五十一章 妇科医生

第五十二章 我对那女孩有兴趣

第五十三章 恶作剧

第五十四章 我最爱的女人

第五十五章 名媛所

第五十六章 各有各自的圈子

第五十七章 美女如云

第五十八章 运气太好

第五十九章 财大气粗

第六十章 好奇之心

第六十一章 你没有红桃A

第六十二章 误会中的误会

第五集 一翅冲天

第六十三章 大人物

第六十四章 出力不讨好

第六十五章 大闹办公室

第六十六章 月光礼盒

第六十七章 我很记仇

第六十八章 雄性动物

第六十九章 去他的主任

第七十章 睁眼睡觉

第七十一章 没有缓和余地

第七十二章 一定是疯了

第七十三章 你中奖了

第七十四章 三天

第七十五章 我就是王

第七十六章 礼物

第七十七章 一个星期

第七十八章 治病救人

第七十九章 那逝去的过去

第八十章 恶魔的笑容

第八十一章 N01

第八十二章 意外相见

第八十三章 不可能发生的事

第八十四章 众目睽睽

第八十五章 意外的邀请

第八十六章 勾勾手指头

第八十七章 公益基金

第八十八章 就在那一刻爆发

第六集 争芳斗艳

本卷共91211字

第八十九章 双重人格

第九十章 事态严重

第九十一章 不要怪我

第九十二章 不知何事

第九十三章 陈氏中医

第九十四章 妇科看病

第九十五章 简单的治疗

第九十六章 闯出大祸

第九十七章 弟弟 不要演戏了

第九十八章 求姻缘

第九十九章 不能说

第100章 你可以的

第101章 晴天霹雳

第102章 话不能乱说

第103章 1946

第104章 再过一道关

第105章 遇到贵人

第106章 咬牙切齿

第107章 你会是好医生

第108章 紧急抢救

第109章 不择手段

第110章 医生的职责

第111章 大乱

第112章 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113章 不寒而栗

第114章 女英雄

第115章 不能就此了事

第116章 你管的太多

第117章 精神病医院的正常人

第118章 权力

第119章 惹怒警花

第120章 不送

第121章 女子特警

第122章 偷走了警车

第123章 风头浪尖

第124章 梅花镇

第125章 F1赛车

第126章 决裂

第127章 没有例外

第128章 命中注定

第129章 二人房间

第130章 人生的赢家

第131章 冤家路窄

第132章 大国医

第133章 四年之久

第134章 不眠夜晚

第135章 陌生电话

第136章 措不及防

第137章 剃刀鲸

第138章 发狂

第139章 王储的委托

第140章 王储

第141章 检查组

第142章 真正的目的

第143章 一事无成

第144章 王妃

第145章 万年老二

第146章 很记仇

第147章 简单心理学

第148章 到我们俩人

第149章 招待宴会

第150章 这不是演习

第151章 戒备森严

第152章 他是谁

第153章 不会罢手

第154章 政变

第155章 最好的医生

第156章 我最记仇

第157章 王储的震怒

第158章 逼上绝路

第159章 让你吹吹夜风

第160章 整人专家

第161章 年轻有为

第162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第163章 胸大和聪明成正比

第164章 大家都不是傻瓜

第165章 没有绝对不可能

第166章 慕倾怡

第167章 密谋

第168章 相思病

第169章 女王

第170章 少女模特

第171章 倾城之色

第172章 医心方

第173章 被摆一刀

第174章 怪蜀黍

第175章 极品老妈

第176章 有我没你

第177章 瑜伽魅惑

第178章 一百场推广讲演

第179章 不请自来

第180章 病情加重

第181章 黑夜天使

第182章 人工呼吸

第183章 目标王储

第184章 天才中医

第185章 形势突变

第186章 那一抹的风情

第187章 这下子公平了

第188章 红颜约定

第189章 特等功

第190章 心理异常模型

第191章 做了不应该做的事

第192章 看人下菜碟儿

第193章 我是专家谁敢动我

第194章 在我面前-切都不好用

第195章 我不是萝莉控

第196章 癌症的病发率

第197章 化学污染

第198章 读心术

第199章 有夫之妇

第200章 打破惯例

第201章 腹黑的医生

第202章 发烧十年的怪病

第203章 冒充上帝 第204章带你去私奔

第205章破坏风水 第206章 慌乱之心 第207章 十万火急 第208章 精神支柱不能倒

第209章 被人诬陷 第210章 误抓是可耻的 第211章 比无赖还要无赖的专家 第212章 有点水平的官二代

第213章 不走门就爬窗 第214章 流水线的诊断模式 第215章 症状触电 第216章 最强针灸师

第217章 也有无力的时候 第218章 你的良心在哪里 第219章 终于找到病因 第220章 再讹你一笔

第221章 见好就收 第222章 最大限度的支持 第223章 被打得很痛 第224章 难道是我下的黑手

第225章 半夜吃过什么 第226章 我就是要被他杀的人 第227章 两面受气 第228章 杀杀威风

第229章 少女的心 第230章 大布局 第231章 再卖一次萌 第232章 顺水人情

第233章 最好的结果 第234章 意外 第235章 忘记了很重要的事情 第236章 公开挑衅

第237章 等待你回答 第238章 美女陈灵 第239章 肯定让你结婚 第240章 错综复杂

第241章 合同制约 第242章 不要欺负我 第243章 来历不明 第244章 万众瞩目

第245章 黑夜的女神 第246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第247章 都是阴谋 第248章 上帝的力量

第249章 势均力敌 第250章 程雪柔的心 第251章 揭穿骗子 第252章 砸场子

第253章 肿瘤专家 第254章 误会 第255章 陈灵到来 第256章 陈氏中医

第257章 女警 第258章 另有隐情 第259章 环球旅行 第260章 糟糕的结果

第261章 直来直去 第262章 不用指望当男人 第263章 冒充老爸 第264章 金店枪战

第265章 我也是拿枪的 第266章 检查结果是错误的 第267章 背叛 第268章 狠角色

第269章 死定了 第270章 惹毛了 第271章 再次重逢 第272章 送上门来

第273章 最毒妇人心 第274章 固定关系 第275章 天生一对儿 第276章 登门

第277章 东海市的邀请 第278章 假戏真做 第279章 不许动! 第280章 我就是看他不顺眼

第281章 小两口 第282章 东海市 第283章 挑战书 第284章 孙宏

第285章 杀气 第286章 我是医生 不是杀手 第287章 唐果的恶作剧 第288章 笑面如花

第289章 过家家 第290章 你这是找死 第291章 陈家老宅 第292章 顽固的老古董

第293章 陈家血脉 第294章 色胆包天 第295章 嘴硬心软 第296章 胸有成竹

第297章 一步一深入 第298章 各种手段 第299章 不放过你 第300章 挑战

第301章 中医最高境界 第302章 医术高明 第303章 卑鄙之事 第304章 唐果的捉弄

第305章 烛光晚餐 第306章 激荡岁月 第307章 更狠的还在后头 第308章 饭店风波

第309章 要出事 第310章 流产 第311章 惊叹 第312章 莫名的病因

第313章 血管造影 第314章 忠贞 第315章 神医 第316章 破二手车

第317章 误会 第318章 新名单! 第319章 不要插手我的事情 第320章 你玩不起

第321章 唐雪 第322章 嘴硬心软 第323章 女人的心思你莫猜 第324章 演戏

第325章 记得我的初吻 第326章 遗嘱 第327章 意料之外 第328章 不要妇产科专家

第329章 陈灵考核 第330章 被耍了 第331章 惹气的主儿 第332章 下狠手

第333章 蜕变 第334章 不是普通人 第335章 立威 第336章 成精的妖怪

第337章 全清楚了! 第338章 面对面 第339章 杀机 第340章 敞开的大门

第341章 天怒 第342章 救救我 第343章 遇到我是你倒霉 第344章 倒霉的家伙

第345章 趁机行动 第346章 逃不出我的手心 第347章 杀意 第348章 捅了天

第349章 小恶魔的主意 第350章 惹了众怒(求订阅,求月票) 第351章 人的生命无价 第352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353章 棘手的对手 第354章 要挟 第355章 大人物 第356章 两女相争

第357章 上位 第358章 族长 第359章 文静的小姑娘 第360章 山穷水尽

第361章 好时光 第362章 吃醋的男人 第363章 一倾芳泽 第364章 唐果的笑容

第365章 协助调查 第366章 情况不明 第367章 普通市民 第368章 因为你

第369章 九命游针 第370章 一笑泯恩仇 第371章 黑狗 第372章 内战

第373章 无法改变的命运 第374章 奇书 第375章 我们开始约会吧 第376章 女警到来

第377章 骗财骗色 第378章 我拿你做实验 第379章 你们忙,忙完找我 第380章 陈阳比他帅

第381章 从未失手 第382章 岳父大人 第383章 有鬼 第384章 老朋友相见

第385章 不要以为你可以威胁我 第386章 病因 第387章 记得你的承诺 第388章 半推半就

第389章 强迫 第390章 治疗手段 第391章 愤怒的发泄 第392章 被打了

第393章 搞定 第394章 最尴尬的事情 第395章 有妻如此 第396章 丰胸的激素

第397章 你精神有问题 第398章 怀孕同情症 第399章 年轻女模特 第400章 天大的误会

第401章 不祥预感 第402章 强吻 第403章 糟糕了 第404章 潜意识

第405章 情况不同 第406章 不平静的夜晚 第407章 雨景 第408章 做生意

第409章 时装发布会 第410章 我不打算管她 第411章 我怀孕了 第412章 我不治她

第413章 除了我没人敢治她的病 第414章 夹紧你的尾巴 第415章 脑癌 第416章 通宵未归

第417章 昏迷 第418章 疑惑丛生 第419章 可能更严重 第420章 肾上腺综合症

第421章 怪病 第422章 出结果了 第423章 男人或者女人 第424章 对不起她姐姐

第425章 发疯的女人不要碰 第426章 我们再来 第427章 换个姿势 第428章 大风暴

第429章 注定的结果 第430章 吃醋了 第431章 有阴谋的女人 第432章 内部矛盾

第433章 出人意料的吻 第434章 定时炸弹 第435章 慕百川 第436章 一脚踩碎

第437章 方静 第438章 开房了 第439章 背景神秘 第440章 女孩的弱点

第441章 要不你试试 第442章 杜萌的心意 第443章 帮了倒忙 第444章 不要吓唬我

第445章 两个孩子过家家 第446章 传染病 第447章 劫机者 第448章 压力崩溃

第449章 德约克国王 第450章 随时为你服务 第451章 出了一些意外 第452章 豪华房间

第453章 培训顾问 第454章 真假 第455章 皇室特权 第456章

第457章 不要搞小动作 第458章 另外的疾病 第459章 赏赐给我 第460章 我有条件

第461章 丹瑞 第462章 她可是我的私生女 第463章 你今天必须过生日 第464章 欲言又止

第465章 纷乱的心 第466章 冯明明的企 第467章 陷入进去 第468章 病因头部

第469章 忘了关键的一环 第470章 公主殿下 第471章 最后一个可能 第472章 大出意外

第473章 当事人 第474章 不可能到的目的地 第475章 国王的打算 第476章 变脸

第477章 疯狂的计划 第478章 坠机 第479章 降落 第480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

第481章 爱情的力量 第482章 野兽 第483章 气氛紧张 第484章 美餐

第485章 鬼地方 第486章 受伤了 第487章 大变局 第488章 女王邀请

第489章 奥拉的打算 第490章 勃然大怒 第491章 正常反应 第492章 大事情

第49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494章 权力下放 第495章 自投罗网 第496章 全部囚禁

第497章 正在改变 第498章 下重手 第499章 做客 第500章 大庄园

第501章 亲王 第502章 密室 第503章 一切都明了 第504章 赢了

第505章 绝对不能放 第506章 大使 第507章 做普通女人 第508章 女王坠落

第509章 从我的面前消失 第510章 是男人就站出来 第511章 大规模感染 第512章 不好的预感

第513章 换地方吃饭 第514章 我不是女孩子吗? 第515章 很有兴趣 第516章 可怕的推断

第517章 极端行为 第518章 色盲 第519章 整个案子解决 第520章 朋友的朋友

第521章 心理病人 第522章 我已经看透你的心思 第523章 神仙放屁 第524章 看**

第525章 情敌 第526章 吃醋的女人 第527章 伸伸手 第528章 更进一步

第529章 过来救我 第530章 找上门来 第531章 猛兽 第532章 电视台的采访

第533章 比试 第534章 我可是医生 第535章 除掉目标 第536章 出大事

第537章 角山枪战 第538章 让我来解决 第539章 真实的经历 T 第540章 我们来当证人

第541章 错过机会 第542章 春光无限的早上 第543章 奇怪的病 第544章 教训傅尘瑶

第545章 直肠出血 第546章 一起去吃个好吃的 第547章 钱真的不多 第548章 女人心、海底针

第549章 不要隐瞒 第550章 恋爱的感觉 第551章 萌动的心 第552章 云顶公路

第553章 警察 第554章 两套系统 第555章 大事件 第556章双重人

第557章 陈石耀 第558章 帮我洗下衣服 第559章 顾冰倩的心意 第560章 你要她的命

第561章 顾家就行 第562章 最恨的人是我而不是你 第563章 不是普通专家 第564章 我真的饿了

第565章 医生不清楚的病 第566章 出了大意外 第567章 两行眼泪 第568章 寻找证据

第569章 我干爹在那里 第570章 我们永远不会见了 第571章 一起看朝阳 第572章 我负责

第573章 恐怖的夜 第574章 脚步声响起 第575章 漫长的夜晚 第576章大规模传染病

第577章 形势严峻 第578章 不会让她出事 第579章 严重性 第580章 幸亏我来的及时

第581章 抓捕行动 第582章 查到源头 第583章 收徒 第584章 中药有效

推荐我的新书《花都奇兵》 第585章 我可不是胡闹

第586章 过去一切都不重要了

第587章 真相是残酷的

第588章 蜜月之旅

第589章 分开

第590章 感情(新书求支持)

第591章 电视比赛

第592章 家

第593章 美丽的生活(新书《花都奇兵》求收藏)

第594章 从未离开过

第595章 赌徒第

596章 更进一步(新书《花都奇兵》求收藏)

第597章 一起上床睡觉吧

第598章 我们结婚吧

第599章 雪妮来了(新书花都奇兵求收藏)

第600章 男人的心思

第601章 放不开

第602章 说不过就闪

第603章 这一握等了很久

第604章 温柔的程雪柔

第605章 保密

第606章 雪妮

第607章 泰山北斗

第608章 现场治疗

第609章 全力推广 (新书花都奇兵求收藏)

第610章 去我家住

第611章 一同去北京

第612章 和睦相处(花都奇兵求收藏)

第613章 诸多矛盾

第614章 我不想进入你的生活

第615章合作对象

第616章 尘埃落定 (花都奇兵求收藏和推荐)

第617章 在路上

第618章 程雪柔

第619章 大结局(上)

第620章 大结局(下)

后记

百度的创始人是谁?

百度历史

2003-10-08 11:00

--------------------------------------------------------------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

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

他创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百度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百度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

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Google上搜不出结果。

李彦宏要用百度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百度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du好”。

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百度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百度超越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百度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百度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

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百度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

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未完待续)

《百度传奇》之二——百度“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闪电”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

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百度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 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百度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

百度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

“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

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毕胜率领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

百度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下期请看《百度传奇》之三——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像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狂想曲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 ,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

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

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

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

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36岁的哈瑞·马超。

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百度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

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

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

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

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

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大学,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响,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

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购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

李彦宏在布法罗读书期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与一对中国夫妇合租,合不来,因为夫妇俩经常在每月的电话费上,比如,本市通话是不收月租费的,这对夫妇以为他不知道,非要让他平摊月租费。第二次的环境不错,但房东家养的那只猫,竟然让他过敏。第三次与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合租,双方合得来,离学校近,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很大长进,不像当初,很多专业课都听不大懂。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

过了“磨合期”的留学生们总会有些躁动。比如,在校外兼职打工啦,参加组织校友会、同乡联谊会啦,总之“不闲着”。

1993年4月,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

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又一次“广种薄收”之后,又一次惊喜的“幸运”——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

改变

去Matsushita的实习,改变了李彦宏的一生。

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这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金的实习报酬,同等条件下,这家公司给的待遇之高,在留学生中几乎闻所未闻。有趣的是,当他那位香港同屋问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同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这么拗口。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靠自己挣钱吃饭的开端。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养育了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以至于当他必须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百度传奇》之五阳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将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条人生之路,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

阳泉小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将顺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个理想,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

抉择

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和戈尔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美国经济牛气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钱,各公司人才流动异常活跃。

留美学生中这个时候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作“高级顾问”。

李彦宏的科学家梦想就这样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择有很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虑,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从山西阳泉到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到纽约布法诺大学,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艰难。

童年

李彦宏和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五姊妹,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李彦宏家门前有个小院子,支一块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经常给他们这帮小孩子上课的地方。那时候李彦宏最喜欢学的是数学。

李彦宏8岁的时候,被送到“阳泉一小”上小学。两个月后,李彦宏随着家庭的搬迁转学到晋东化工厂子弟校。在那里,老师们觉得这是重点小学校的孩子,没多久让他当了副班长。当时的李彦宏对老师的态度是:哪个老师表扬他,他就乖乖听谁的;谁要是批评了他几句,李彦宏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认为李彦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李彦宏也不觉得自己是块特殊材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彦宏给班上一位女同学递条子,表达“爱慕之情”,被这个女生告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通知了李彦宏的父母,老师和家长都来开“批斗会”,搞得他很没面子,也算一场“桃色风波”。

李彦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压力还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李彦宏一心想上大学,所以他想到阳泉一中读高中。那所中学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户”。

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百度的主要业务是做 搜索引擎

那么搜索也就意味着查找

顾名思义 寻他千百度 原来 百度 这么方便

百度创建人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

国内搜索引擎介绍---百度

百度公司(Baidu.com,Inc) 于1999年底成立于美国硅谷。2000年1月,百度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她的全资子公司百度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随后于同年10月成立了深圳分公司,2001年6月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办事处。

百度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化全文搜索引擎,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其功能完备,搜索精度高,除数据库的规模及部分特殊搜索功能外,其他方面可与当前的搜索引擎业界****Google相媲美,在中文搜索支持方面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Google,是目前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搜索引擎。为包括搜狐、雅虎中国、Tom.com、21CN、广州视窗等搜索引擎,以及中央电视台、外经贸部等机构提供后台数据搜索支持。

百度目前主要提供中文(简/繁体)网页搜索服务。如无限定,默认以关键词精确匹配方式搜索。支持“-”号、“.”号、“|”号及“link:”等特殊搜索命令。此外还提供关键词分类搜索,即将常用关键词进行组合分类,方便用户直接查找有关资料(百度现已去掉了关键词分类搜索)。在搜索结果页面,百度还设置了关联搜索功能,方便访问者查询与输入关键词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提供“百度快照”查询。其他搜索功能包括新闻搜索、网站网址链接、MP3搜索、搜索、Flash搜索等。

2001年9月,百度推出了类似Overture的“竞价排名服务”,市场反应强烈。目前已有Lycos中国、263、 Tom .com、 21CN、163.net、上海热线、广州视窗、福建在线、等门户网站加入了百度竞价排名阵营。 百度登陆入:百度历史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 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 他创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百度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百度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 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Google上搜不出结果。 李彦宏要用百度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百度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du好”。 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百度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百度超越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百度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百度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 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百度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 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

■《百度传奇》之二——百度“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 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百度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 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百度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 百度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 “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 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毕胜率领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 百度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 ,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 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 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 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 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36岁的哈瑞·马超。 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百度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 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 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 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 △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 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大学,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响,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 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购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 李彦宏在布法罗读书期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与一对中国夫妇合租,合不来,因为夫妇俩经常在每月的电话费上,比如,本市通话是不收月租费的,这对夫妇以为他不知道,非要让他平摊月租费。第二次的环境不错,但房东家养的那只猫,竟然让他过敏。第三次与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合租,双方合得来,离学校近,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很大长进,不像当初,很多专业课都听不大懂。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 过了“磨合期”的留学生们总会有些躁动。比如,在校外兼职打工啦,参加组织校友会、同乡联谊会啦,总之“不闲着”。 1993年4月,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 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又一次“广种薄收”之后,又一次惊喜的“幸运”——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 △改变 去Matsushita的实习,改变了李彦宏的一生。 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这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金的实习报酬,同等条件下,这家公司给的待遇之高,在留学生中几乎闻所未闻。有趣的是,当他那位香港同屋问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同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这么拗口。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靠自己挣钱吃饭的开端。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养育了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以至于当他必须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百度传奇》之五阳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将顺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个理想,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 △抉择 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和戈尔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美国经济牛气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钱,各公司人才流动异常活跃。 留美学生中这个时候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作“高级顾问”。 李彦宏的科学家梦想就这样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择有很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虑,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从山西阳泉到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到纽约布法诺大学,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艰难。

△童年 李彦宏和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五姊妹,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李彦宏家门前有个小院子,支一块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经常给他们这帮小孩子上课的地方。那时候李彦宏最喜欢学的是数学。 李彦宏8岁的时候,被送到“阳泉一小”上小学。两个月后,李彦宏随着家庭的搬迁转学到晋东化工厂子弟校。在那里,老师们觉得这是重点小学校的孩子,没多久让他当了副班长。当时的李彦宏对老师的态度是:哪个老师表扬他,他就乖乖听谁的;谁要是批评了他几句,李彦宏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认为李彦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李彦宏也不觉得自己是块特殊材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彦宏给班上一位女同学递条子,表达“爱慕之情”,被这个女生告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通知了李彦宏的父母,老师和家长都来开“批斗会”,搞得他很没面子,也算一场“桃色风波”。 李彦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压力还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李彦宏一心想上大学,所以他想到阳泉一中读高中。那所中学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户”。 几乎没有人认为子弟校的李彦宏可以考上阳泉一中,两个姐姐更是为他担心。李彦宏倒不这样认为,他曾经回忆这段人生最初的抉择时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

百度的历史

国内搜索引擎介绍---百度

百度公司(Baidu.com,Inc) 于1999年底成立于美国硅谷。2000年1月,百度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她的全资子公司百度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随后于同年10月成立了深圳分公司,2001年6月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办事处。

百度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化全文搜索引擎,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其功能完备,搜索精度高,除数据库的规模及部分特殊搜索功能外,其他方面可与当前的搜索引擎业界****Google相媲美,在中文搜索支持方面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Google,是目前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搜索引擎。为包括搜狐、雅虎中国、Tom.com、21CN、广州视窗等搜索引擎,以及中央电视台、外经贸部等机构提供后台数据搜索支持。

百度目前主要提供中文(简/繁体)网页搜索服务。如无限定,默认以关键词精确匹配方式搜索。支持“-”号、“.”号、“|”号及“link:”等特殊搜索命令。此外还提供关键词分类搜索,即将常用关键词进行组合分类,方便用户直接查找有关资料(百度现已去掉了关键词分类搜索)。在搜索结果页面,百度还设置了关联搜索功能,方便访问者查询与输入关键词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提供“百度快照”查询。其他搜索功能包括新闻搜索、网站网址链接、MP3搜索、搜索、Flash搜索等。

2001年9月,百度推出了类似Overture的“竞价排名服务”,市场反应强烈。目前已有Lycos中国、263、 Tom .com、 21CN、163.net、上海热线、广州视窗、福建在线、等门户网站加入了百度竞价排名阵营。 百度登陆入:

百度历史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 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 他创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百度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百度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 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Google上搜不出结果。 李彦宏要用百度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百度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du好”。 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百度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百度超越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百度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百度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 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百度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 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

■《百度传奇》之二——百度“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 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百度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 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百度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 百度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 “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 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毕胜率领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 百度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 ,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 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 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 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 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36岁的哈瑞·马超。 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百度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 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 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 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 △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 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大学,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响,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 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购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 李彦宏在布法罗读书期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与一对中国夫妇合租,合不来,因为夫妇俩经常在每月的电话费上,比如,本市通话是不收月租费的,这对夫妇以为他不知道,非要让他平摊月租费。第二次的环境不错,但房东家养的那只猫,竟然让他过敏。第三次与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合租,双方合得来,离学校近,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很大长进,不像当初,很多专业课都听不大懂。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 过了“磨合期”的留学生们总会有些躁动。比如,在校外兼职打工啦,参加组织校友会、同乡联谊会啦,总之“不闲着”。 1993年4月,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 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又一次“广种薄收”之后,又一次惊喜的“幸运”——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 △改变 去Matsushita的实习,改变了李彦宏的一生。 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这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金的实习报酬,同等条件下,这家公司给的待遇之高,在留学生中几乎闻所未闻。有趣的是,当他那位香港同屋问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同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这么拗口。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靠自己挣钱吃饭的开端。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养育了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以至于当他必须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百度传奇》之五阳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将顺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个理想,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 △抉择 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和戈尔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美国经济牛气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钱,各公司人才流动异常活跃。 留美学生中这个时候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作“高级顾问”。 李彦宏的科学家梦想就这样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择有很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虑,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从山西阳泉到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到纽约布法诺大学,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艰难。

△童年 李彦宏和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五姊妹,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李彦宏家门前有个小院子,支一块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经常给他们这帮小孩子上课的地方。那时候李彦宏最喜欢学的是数学。 李彦宏8岁的时候,被送到“阳泉一小”上小学。两个月后,李彦宏随着家庭的搬迁转学到晋东化工厂子弟校。在那里,老师们觉得这是重点小学校的孩子,没多久让他当了副班长。当时的李彦宏对老师的态度是:哪个老师表扬他,他就乖乖听谁的;谁要是批评了他几句,李彦宏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认为李彦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李彦宏也不觉得自己是块特殊材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彦宏给班上一位女同学递条子,表达“爱慕之情”,被这个女生告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通知了李彦宏的父母,老师和家长都来开“批斗会”,搞得他很没面子,也算一场“桃色风波”。 李彦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压力还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李彦宏一心想上大学,所以他想到阳泉一中读高中。那所中学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户”。 几乎没有人认为子弟校的李彦宏可以考上阳泉一中,两个姐姐更是为他担心。李彦宏倒不这样认为,他曾经回忆这段人生最初的抉择时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

重庆房产中介有哪些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

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

他创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百度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百度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

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 Google上搜不出结果。

李彦宏要用百度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百度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 “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 Baidu好”。

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百度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百度超越 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百度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百度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

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百度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 “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 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

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未完待续)

《百度传奇》之二——百度“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闪电”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百度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

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百度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 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百度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 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

百度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

“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

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毕胜率领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

百度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下期请看《百度传奇》之三——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像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狂想曲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 ,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

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 “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

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

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

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 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 36岁的哈瑞·马超。

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百度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

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 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

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

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

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

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大学,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响,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

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购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 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

李彦宏在布法罗读书期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与一对中国夫妇合租,合不来,因为夫妇俩经常在每月的电话费上,比如,本市通话是不收月租费的,这对夫妇以为他不知道,非要让他平摊月租费。第二次的环境不错,但房东家养的那只猫,竟然让他过敏。第三次与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合租,双方合得来,离学校近,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很大长进,不像当初,很多专业课都听不大懂。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

过了“磨合期”的留学生们总会有些躁动。比如,在校外兼职打工啦,参加组织校友会、同乡联谊会啦,总之“不闲着”。

1993年4月,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

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又一次“广种薄收”之后,又一次惊喜的“幸运”——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

改变

去Matsushita的实习,改变了李彦宏的一生。

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这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金的实习报酬,同等条件下,这家公司给的待遇之高,在留学生中几乎闻所未闻。有趣的是,当他那位香港同屋问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同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这么拗口。 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靠自己挣钱吃饭的开端。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养育了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以至于当他必须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百度传奇》之五阳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将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条人生之路,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

阳泉小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将顺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个理想,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

抉择

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和戈尔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美国经济牛气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钱,各公司人才流动异常活跃。

留美学生中这个时候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作“高级顾问”。

李彦宏的科学家梦想就这样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择有很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虑,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从山西阳泉到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到纽约布法诺大学,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艰难。

童年

李彦宏和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五姊妹,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李彦宏家门前有个小院子,支一块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经常给他们这帮小孩子上课的地方。那时候李彦宏最喜欢学的是数学。

李彦宏8岁的时候,被送到“阳泉一小”上小学。两个月后,李彦宏随着家庭的搬迁转学到晋东化工厂子弟校。在那里,老师们觉得这是重点小学校的孩子,没多久让他当了副班长。当时的李彦宏对老师的态度是:哪个老师表扬他,他就乖乖听谁的;谁要是批评了他几句,李彦宏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认为李彦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李彦宏也不觉得自己是块特殊材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彦宏给班上一位女同学递条子,表达“爱慕之情”,被这个女生告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通知了李彦宏的父母,老师和家长都来开“批斗会”,搞得他很没面子,也算一场“桃色风波”。

李彦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压力还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李彦宏一心想上大学,所以他想到阳泉一中读高中。那所中学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户”。

几乎没有人认为子弟校的李彦宏可以考上阳泉一中,两个姐姐更是为他担心。李彦宏倒不这样认为,他曾经回忆这段人生最初的抉择时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心理,

中原涉及的领域极广,什么都做,业绩目前首位。

钢运是老牌重庆公司,根深蒂固。

伊诚刚来不久发展迅速。

至于其他的,比较多。

夫妻店也很多。

想做中介还是要找有发展前景的公司

想找中介还是要找比较信得过的公司

文章标签: # 李彦宏 # 百度 # Google